長河藝術文物館
中文 | English
專  文
論  文
出  版
相關發表 > 專 文
隨緣盡份的「記錄者」
(2010首屆兩岸紀錄片導演交流展 導演簡介)

「單純想留下些什麼,讓自己的記憶深刻一點,讓心感受的感動再留久一點!」黃英峰,一位沒有任何與影像學習或工作相關背景,僅憑著單純信念長期紀錄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織繡技法、西藏醫學、唐卡繪製等藝術文化的傳承軌跡,從書寫、攝影,近來更配合著科技的演進使用錄影設備,上百次留在村寨的腳印加上堆積如山的文字、圖稿、相片、影帶是二十年來「紀錄」的痕跡吧!


幾乎用上生命裡三分之ㄧ時間為少數民族采風紀實,面對別人眼中看來有些不解的紀錄工作,黃英峰認為自己不過是「隨緣盡份地去做」。支撐如此單純信念的背後根植於感受自身土地的文化寶藏日漸消逝的遺憾。就學時期喜歡民族文化的他,曾經天真的做過蒐藏保存臺灣原住民文化的夢想,幾經探詢赫然發現積累數千年原民文化早已在短短數十年間捲入追求開發、強調經濟數據成長的巨輪底下,有形的遺址器物所剩無幾;而如技藝、歌謠、故事傳說等無形資產更因為缺乏紀錄日漸消逝亡佚。缺錢的學生愛作夢,但現實總是那只無情的鬧鐘!

夢易醒卻易尋,雙眼一闔前緣再續。1988年兩岸的開放,讓黃英峰再度陷入夢中!眼見經濟開發與傳統文化保存的零和遊戲再度上演,即使是僻居深山老林的部落村寨亦無法置身度外,傳統民族技藝與文化傳承面臨長者凋零、少者紛紛出走無以為續的窘境,文化斷層持續擴大……。自忖憑藉一己之力難以找到平衡的方法,僅能將所見所聞儘可能「記錄」下來,有鑒每一民族傳統文化皆將根植環境、奠基歷史的生命智慧運用於各個生活層面,因此諸如建築、織染繡、繪畫等少數民族傳統工藝表現,均是黃英峰紀錄的範疇,期盼藉此留下點先民們的足跡,或可留點追溯探源的資料。

七千多個日子,百餘次往返旅程,黃英峰屢屢在西南地區叢山峻嶺間走村串寨,即便因路途險惡而數度排徊生死關頭;即使因經費有限往往得孤孑一人完成所有吃重的工作,疲憊之餘耳畔中響起從未走出山寨的哈尼族八部合音、清水江畔苗族老媽媽織布的機杼聲……似是安慰更似召喚地讓這位旅者一再邁開步伐前進。


Copyright© 長河藝術文物館  All Rights Reserved.  台灣省桃園縣龜山鄉復興二路124號6F  T:886-3-3273297  F:886-3-327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