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河藝術文物館
中文 | English
專  文
論  文
出  版
相關發表 > 專 文
包羅萬象•琳瑯滿目─西藏唐卡的收藏價值及收藏須知
(1996年1月,發表於《典藏》藝術雜誌)
■ 文/黃英峰 圖/長河藝術文物館提供


多年來,筆者行走於西藏各城鄉之間,愈來愈感覺其浩瀚與所知的不足,無論是天然的風光,人文的遺寶,都不是一個平地人窮畢生精力所能窺其堂奧,在此只能以小小篇幅,略述一些淺見。
有著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高原,海拔超過七千公尺的高山就有一千多座,錯落的山頭,中年冰雪皓皓,穿流期間的雪水,形成了富饒的谷地,造就了在此生活幾千年的藏民族,創造了其特殊的文化。光從藝術觀點來看,就夠迷人了。

丰采萬千的西藏藝術
從貢嘎機場出來,往拉薩途中,車行約一個半小時,不經意的在左邊的湖水邊,總會被刻畫在岩壁上的大菩薩給吸引住,浮雕式的刻畫,著上濃烈的西藏色彩,這是典型的石刻上彩佛像。大刀闊斧、線條簡潔、色彩濃烈,有別於壁畫的纖細描繪,說到這壁畫,也就泛指在西藏各地寺院、宮殿中,建築物牆面或屋頂天花板的各式繪畫;這可說是西藏繪畫藝術的一絕,起源甚至可追溯到昌都卡若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原始繪畫遺跡。從公元六一七年,藏王松贊干布大量興建各式宮殿的需求下,促進繪畫藝術的需求與發展,而後隨著佛教的興盛,在各大小寺院當中,更是留下了大批壁畫,如今在西藏各城市的寺院中,仍有保留不錯壁畫,甚至遠在阿里地區的古格王國遺址中,都有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


壁畫之外,西藏特有的面具也極具吸引力;一般來說,除了跳神面具之外,懸掛面具甚至跳藏戲用的面具也都各具特色,值得收藏、保存及研究。此外西藏各式佛像的金、銀、銅雕與泥塑,甚至各類型屬於藏民特別喜愛的佩飾品,如天珠、綠松石、雷鐵、玉蛋、瑪瑙、琥珀、珊瑚…甚至有些不明材質所做,怪的叫不出名字的飾品,琳瑯滿目,簡直讓你目不暇給,圍繞著大昭寺的八角街,正式中外人士尋寶的好去處,可惜近年來,在各方人馬大肆蒐集之下,好東西似乎不易見到。
學習繪製唐卡需花十年以上功夫
在各種藝品當中最為典型也最易收藏者就屬西藏了。
唐卡的造像處理,基本上根源於佛教經典上的描述,如《造像度量經》、《佛畫三百幅》…等畫典,乃是一位藝人取材臨摹的主要依據,他們以傳統藏族的裝飾手法,減弱或強化了某些造型上的特點,以彰顯出主體的特色,及整體的平衡,在畫中充分以線條的勾勒,構成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所以在學習唐卡中,線條的掌握非常重要,筆者常喜歡佇足在這些傳統藝人的工作室中,看那年僅八至十歲的小學徒,坐在屋簷下的石板上,手持炭筆,從打方格開始,一次又一次的塗塗抹抹,就如同我們美術課上的素描課程,不同的是他們前面沒有石膏像,而是一疊疊前輩們的手稿,及心中默禱的各式神佛,師父告訴我,這些小學徒每天最重要的功課,就是背誦經典,勤練素描,經過三至五年的基礎之後,才能開始學著色,從基本上的繃布上膠、打底、構圖、著色、勾邊、鋪金、打金線。一個畫師的成就,非得十年以上的功力,至於能不能「出師」那還得看各人的資質,及用心程度, 看著一張張肅穆專注的小臉龐,沒有一點頑皮不恭的態度,那已經不是繪畫技藝的傳承,而是以虔誠的信仰,將生命力灌注在上頭。
唐卡的兩大取材內容
唐卡的取材,包羅萬象種類繁多,以內容來看,大體分成兩大類:
第一類是以西藏民族為主軸,其中包括了西藏的歷史興替、朝代變更、社會風俗、神話、傳說。根據歷史作畫,以畫來記錄,描寫歷史,是西藏唐卡的一大特色;此外,西藏有獨特的天文曆算方法,也在唐卡中描繪出來而獨樹一格;有別於中西醫系統之外的藏醫、藏藥,也是唐卡畫中的一絕。現存已不多見,較完整乃屬拉薩藏醫院中的一套約有八十六幅,最為珍貴。此類唐卡約佔西藏唐卡總數的兩成左右。

第二類唐卡則是以宗教為主題,大致上可歸類為佛像、菩薩像、尊者、護法神、羅漢、壇城、各教派宗師、宗教建築、教義、說法圖…等。這一類的唐卡數量最多,約佔西藏唐卡的百分之八十。因為過去西藏的歷史,幾乎與宗教密不可分,政教合一的型態使唐卡的內容有了絕對濃厚的宗教內涵,因此在繪畫過程中,多以虔敬的心情作畫,而極少有浪漫及隨意的創作。因此唐卡畫表現的是整體的宗教氣氛,及精準熟練的繪畫技巧,而少有個人的表現,故繪製者甚少在畫上簽名,只在背面以硃砂寫上經咒,作為信眾膜拜或修行時觀想的對象;也因此唐卡大多懸掛在寺院、精舍乃至所有信徒家中。
有了以上初步的概念,可知欣賞或收藏唐卡,可從兩個角度來看它。一是從民族宗教來切入,那首先就得對西藏的歷史,藏傳傳佛有所了解,否則看不進去,這對一般初接觸者,可能較為困難。另外一個角度就是純粹以藝術及繪畫觀點來看它,這樣的觀點較為簡單;因為這可從客觀的標準作歸類與分析,因此常有人問道,什麼樣的唐卡是一幅好唐卡?具有較高的價值?如果從宗教內涵來看,那就因人而異,對於修行者來說,是無法以一般的價值觀,甚而以金錢來衡量的。

收藏唐卡的九大判斷原則
若是從繪畫藝術品的收藏觀點來看,大致有下列判斷的依據:
一、年代因素:目前在外流通之唐卡,宋元時期極為少數,大多為明清時期居多。越老的唐卡,當然有其年代上的價位,但近代乃至於出自當代名師之手的,其價值仍不低。
二、保存的完整度:老唐卡常有破損的情形,所以其完好程度直接影響到其價值。
三、構圖:整體的構圖是否正確、平衡,一般來說宗教上的唐卡,結構上來看,中央為本尊,也就是修行者或信徒所供奉的對象,其上方稱為「空界」,畫的是諸佛菩薩,亦稱「聖界」;下方為「地界」畫的多為空行、護法或僧侶,亦稱為凡界。大體上是以這樣的結構來排列,但偶有特別結構排列方式的。
四、圖像:每一種佛像,尤其是本尊,可以說是「寂靜尊」,表現出慈悲祥和的面相及神態。「忿怒尊」表現的是威猛、鎮攝的面相及神態,亦有「疾忿尊」同時表現出慈悲及威猛的神態,因此不同的本尊應有相對應的表現神態,在圖像上要能有正確而傳神的表達。因此在《佛畫三百幅》的畫籍中有了各種神像的參考模式,另外在各種經典中有所描述及記載,這部份是不能隨意變換的。所以一幅好唐卡,筆法精細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看其是否「有神」。
五、比例:唐卡畫尤其在人物上的比例有一個嚴謹的標準,一般以畫中人的手指為其基本度量單位,面寬為十二指,身寬為三個面寬,坐佛高度為五個面寬,立佛高度為九個面寬…各種尺寸都有一正確之比例。一個畫師從小就得熟背這些經文,從打方格開始反覆練習,所以一幅好的唐卡,在比例上肯定要正確的。
六、線條:唐卡畫非常重視線條的勾勒,線條的流暢,是否一氣呵成,甚至鋪金之後刻出的線條,都可看出畫者的筆力是否上乘。
七、顏色:因為唐卡畫多採天然顏料,如朱砂、石黃、石綠、石青……調以動物膠質,顏色歷久彌新,若是現代唐卡中,常有化學顏料的槮入,影響到其顏色的品質,因此一幅唐卡,其顏料的選用,及一段時間後的反應,都是決定其價值之所在。
八、金子的用量:唐卡中常常使用純金磨粉調和後,或用在大片的塗佈或勾描線條,用金量的多寡影響到繪製成本,相對的也就影響其價值。
九、細節部份的處理:如肖像的五官,甚至很多細微地方,是否用心處理妥當,是否用心投注進去,這也是影響因素之ㄧ。

有了以上的判斷依據,相信什麼是價值高的唐卡,應該可以瞭若指掌了吧!除了上述的繪畫唐卡外,若從製作方式及材質上,又有織錦、刺繡、緙絲、貼布推疊、印刷……等不同的種類。其價值的判斷,仍不脫上述各因素,再甫其製作是否精美。若論價錢,目前在市面上從幾百元(現代印刷製品無收藏價值),到幾十萬美元一幅都有,如在倫敦拍賣會上成交的精美織物唐卡,二十至三十萬美元者比比皆是,這些都是精采絕倫讓人嘆為觀止。

唐卡這項特殊的藝術品往往被人賦予一層神祕的色彩,若不論宗教上的意義,它也是人類藝術創作過程中,值得珍惜的一環,畢竟它載滿著一群虔誠人們的精神與心血。

西藏,這個神秘的高原,它仍保有大量謎樣般的天然的、人文的、景觀與文化的資產,等待著世人的珍惜與欣賞。

Copyright© 長河藝術文物館  All Rights Reserved.  台灣省桃園縣龜山鄉復興二路124號6F  T:886-3-3273297  F:886-3-3275959